当代陕西:地壳表里“绿能”路——陕煤地质队伍的跋涉
给矸石山寻“去处”
当阳光刚刚给天边的云朵抹上红晕,离神木市仅25公里的神源煤矿,一株株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向日葵开得正旺。
矿山修复后的生态公园
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神源煤矿的排矸场,大量矸石堆积在荒沟内。如今,500多亩的荒坡被花草树木所覆盖,到处都是鲜活耀眼的绿色。
2018年8月,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引导矿山企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实施开发式治理。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未雨绸缪,早在2011年成立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矿山修复和土地复垦。
“采煤塌陷是矿区所有问题的根源,但这个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一切努力去修复。” 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院长申小龙说。十多年里,陕西90%的煤矿开采区都有他的足迹。
矿山修复不是简单将煤矸石处理掉,而是将采矿区修复到以前的模样,因采矿而损坏的线、管、桩、路面,都要重新修好,并且要结合当地实际开发生态农业、养殖、旅游等等。
狼窝渠煤矿经过设计,先治理支离破碎的煤矿塌陷区裂缝,接着将煤矸石和土壤按比例填平,再种植樟子松、河北杨、海红果等植物,为的就是防止水土流失,在原本生态脆弱的黄土高原上种活更多植物。
2020年到2022年,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指导了60多座煤矿企业实施矿山修复,指导治理塌陷区约1.8万亩,实施土地复垦约5000亩,植树20余万株。
除了煤田地质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煤田地质集团下属的天地地质公司在做好传统地勘业务的基础上,进行矿山修复和土地复垦。
年产煤3000万吨的小保当煤矿,光煤矸石就有200万吨。以往煤矸石就是堆放在指定区域,久而久之形成小山包,然后再进行边坡修复,这种先开采后治理模式不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联合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投资1亿多元,初步建成了一套矸石年填充能力大于200万吨的处理系统。
这套系统下,开采后的煤矸石和其他物质混合处理,可以通过管道输送到采空区域,实现煤矸石的回填,大大缩短时间,解决煤矸石的堆放和地表沉降问题。
“这套系统历时两年建成,在全国来说都是首屈一指,对于陕北生态脆弱区而言,能够改善矿区生态和居民生活环境。”天地地质公司总经理王鑫介绍道。
覆土整形、植被重建、生态平衡……在煤矿塌陷区,这些修复治理工程从规划变为现实,如今的煤矿区告别了以往“灰头土脸”,迎来了绿色生态的协调发展。
给山坡覆“绿被”
2019年10月,连日来的阴雨天压抑得人喘不过气。大荔县范家镇华原村的张小军睡不着,总担心村子西边311县道旁的两个冬枣棚,道路旁是个斜坡,高差近百米。
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一天夜里,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保进急匆匆跑来,说是因为下雨滑坡,两个冬枣棚被冲毁了。
“311县道是我们村进县城的唯一道路,经常滑坡导致路被堵住,影响过路车辆安全和村民出行。”李保进说,华原村西边斜坡威胁周围村民450人生命财产安全,治理滑坡迫在眉睫。
对裸露的山体进行修复
大荔县很多塬坡土壤破碎,很难长出植被,有些区域坡度甚至超过70度,治理难度大。
大荔县自然资源局开始立项并公开招标,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下属一三一公司中标了这项工程。
因不允许大面积削坡工程措施,提倡“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国内现有的生态修复技术要么周期长、成本高,要么不符合国家现行政策。项目总工麻银娟带领团队研发出CES生态修复技术,简单而言就是在黄土或岩石上喷播基材,使植物群落快速生长恢复。
“技术研发需要毕其功于一役,公司专门划出500平方米的地块,建设18座人工模拟边坡,种子配比、模拟冲刷……反复试验。”麻银娟说。
接手华原村的滑坡治理工作,一三一公司便在村里租住民房,成立项目部,刚从长安大学毕业的研究生贾本文也参与了这个项目,项目于2020年4月正式开工。
削坡卸载,挖排水渠,边坡挂网,喷播基材,回填栽树……为了抢在中秋节冬枣上市不影响道路通行,项目部顶着酷暑抢工期。
89天工期结束,再加上养护三个月,黄土斜坡逐渐复绿,经过几场暴雨冲刷,黏结力极强的土壤培养基牢固地吸附于坡面上,抵抗住了雨蚀和风蚀。
华原村坡面治理已经过去三年,期间再也没出现过滑坡。如今,坡上的植被四五十公分高,紫色的苜蓿花随风摆动。
秦岭山麓的破碎坡面、岩石坡面,采矿区、采石场被破坏的坡面,这些寸草不生的地方本毫无生机,但是通过CES技术,能够有植被覆盖。
截至目前,一三一公司生态修复共涉及11个坡面,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
向地壳要“绿能”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这是诗人白居易描写杨贵妃与华清池温泉的著名诗句。温泉就来自于地热能——“地球锅炉”。
铲车司机、上煤工、清渣工、钳工、电工……传统热力公司到供暖季节,要想让供暖机器正常运转,一个排班得十几个人,缺一不可。但是在眉县,全县的供暖仅需要巡检和维修两个人即可完成,这便是利用地热能供暖。
陕西省特别是关中区域地热资源丰富,为用好这一地热能清洁能源,陕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申报中深层地热能建筑供热试点示范的通知》《陕西省地热能清洁取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规划方案。
2008年,陕西省煤田地质集团就成立了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职责就是开采地热能资源。
2018年,眉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中煤新能源公司。“眉县天然气不足,供暖季节不稳定,县城原本靠燃煤供暖,不环保,所以用地热供暖替代之前供暖设备。”中煤公司董事长李兵说。
打井、修管网、建能源站……总投资3.3亿元,占地300平方米能源站里,管道纵横交错,外面包裹着厚厚的隔热套。2019年8月项目开工,仅仅三个月就全部建立好,并且进行区域供暖。
“我们会提前勘探好地点钻井,井深1100至1600米,将地下95℃的热水抽取进管道,输送到千家万户,原本从地底下抽取的水,原封不动再回到地下,实现取热不取水。”眉县清洁能源公司总经理吕俊介绍。
11口井、四个能源站,供给眉县93个小区及单位的300万平方米,冬季室温能达到22度以上。眉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单体供热规模最大、能效最高的地热供热县城。
除了使用地热能供暖,在宝鸡代家湾建成陕西省最大的利用中水集中供热供冷的能源站。
盛夏的宝鸡市美术馆,阵阵凉意袭来,谁能想到这是利用城市污水制冷,代替了空调设备。
“代家湾这片区域有个大型污水处理厂,可以利用城市污水的热量制冷制热,这附近还有新建的政府大楼、酒店、住宅小区……资源优势和用户需求缺一不可。”宝鸡中水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席军辉说。
只取“水温”不取水,真正实现零污染、零排放、低能耗。代家湾能源站供热面积达到28.4万平方米,供冷达到24万平方米,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300吨,相当于新增植树近8万棵。